其他
吴敬琏:重新反思改革四十年之得失
导读
吴老曾说:我们当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都可以从我们过去四十年所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各种偏差找到根源。
然而,四十年改革历史进程,时间跨度之长远;改革过程中,意识形态冲突之巨、利益博弈之激烈;以及经济改革与政治变革的互相牵引,各种重大决策的前因后果、历史细节、经验教训,仅一篇文章的篇幅绝对无法详述。
吴晓波评价说:吴敬琏拿了一把解剖刀来解剖中国社会的经济关系。
反思之一:
全面深化,坚持整体改革之必要
或者说是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制度;或者是沿着重商主义的道路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穷途。
然而某些能够从寻租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继续朝着法治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阻止进一步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以免自己的寻租和设租权力遭到削弱,甚至假借“改革”、“宏观调控”等名义扩大权力的干预,以便扩大寻租活动的空间,使自己能够攫取更多的财富。
在有的领域甚至出现了“再国有化”、“新国有化”等“国进民退”的“开倒车”行为。
所有这些,都使能够接近权力的贪官污吏、“红顶商人”获得暴利。
反思之二:
寻租等现象所导致的消极后果
在要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未能成功转变的情况下,又效仿东亚国家的榜样,采取“出口导向”的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用出口需求弥补由要素(投资)驱动造成的内需不足,于是形成了一种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
到了世纪之交,资源短缺,原材料、燃料价格飙升,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至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地质灾变的频繁发生,不但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威胁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
这主要是指由出口导向政策长期未作调整所引起的国际收支盈余的过度积累和为了减缓本币升值速度而由中央银行大量收购外汇造成的货币超发,股票、房地产、收藏品等价格飙升(资产泡沫形成)和消费物价指数持续提高(通货膨胀),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大。
寻租行为的盛行,主要原因就是公权不彰,官员的个人意志能够决定企业的成败祸福。诚如阿克顿勋爵所说:“权力通常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扩大成就和克服缺陷的道路,在于推进改革,建设以民主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反思之三:
重启改革必须坚定民主和法治的方向
由于改革涉及每一个政府官员的权力和利益,要把这样的政府改造成为专注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政府官员出以公心,割舍那些与公仆身份不符的权力。
政府改革的任务不仅是要减少和消除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行政干预,使市场机制有可能发挥基础性作用,更艰巨的任务在于建设一个能够为市场机制提供支持的法治环境。
没有这样一个制度平台,就难以摆脱公权不彰、规则扭曲、秩序紊乱、官民关系紧张的状态,难以使经济和社会生活进入和谐稳定的正轨。(本文来源:《吴敬琏:重新反思改革之得失》)